設備管理本身上面并不缺方法,缺的是理念。而且關鍵還不是設備管理自己的觀念,而是企業管理在面對設備管理方面的觀念。這個觀念叫:設備的使用管理。
一直以來設備管理往往被認為就是設備的維修管理。
然而設備無論是被生產出來還是被維修,其關鍵目的就是要使用它或回復它的使用價值。然而面對設備在其生命周期中占絕大多數時間的狀態:使用狀態,我們是否存在一種針對狀態的管理呢。這里又要 回到我以前曾經說過的一句話:用好比修好更重要。如何用好是不是需要通過管理來實現呢?
在我看的一本日本學者寫的生產管理書籍時,我發現,無論是TQC還是TPM(我們知道這兩個都是日本發明的)在其日本管理理念中都是屬于生產管理范疇的。為什么?在細讀之下我感覺,在對設備維護等描述中,設備的有效使用始終是管理理念的核心。并且圍繞著這個核心,提出如何把設備的日常清潔保養融入到設備的操作管理中。
設備部門的管理也是以如何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展開的:
設備的崗位操作培訓、5S、點檢、如何提高設備使用效率的討論,等等!設備部門成為內部主要設備技術培訓、改進、分享的平臺。而維修,現在有很多企業都已外包了,甚至專業一些的設備檢修。
我重新對我們所從事的設備管理再次審視一遍。我感覺我們該做的都做了,但是理念不對。我們企業對設備管理希望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,這沒錯,管理的價值本身也在于此。問題是企業管理不知道設備管理除了維修以外還能干什么,我們一大堆干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維修的老設備人員,也不知道除了維修,設備管理還能干什么。我們始終跳不出這個圈子,而固步自封。就企業管理來說,故障維修是一個無法做年度計劃的、無法做財務預算的。一個無法預計的管理系統,又如何去改善呢?即使改善了,又如何評價呢?
如何降低故障率、如何減少維修費用
是無法通過維修這一本身的管理方式來實現的,因為沒有了故障,維修也就不存在了。那沒有了維修,現在的設備管理還能做什么呢?而這兩個指標仍是設備部門因該完成的,那設備管理就不是維修管理了,設備部門也就不是維修單位了,應該是什么?我覺得就是我的標題。